权威看台

  • 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科目计算机系统能力相关考查内容改革探析

    陈曦;高小鹏;臧斌宇;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分析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和选拔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计算机系统能力在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科目在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方面已取得的进展,结合国内开展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情况,提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科目在计算机系统能力相关考查内容方面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深化该科目对计算机系统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

    2025年10期 No.3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专栏

  •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15周年寄语

    高林;宋文婷;冯贺娟;

    <正>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简称大赛)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分委会、《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金芥子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头歌教学研究中心、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传智播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大赛组成了由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为主任委员的大赛组委会,下设大赛执委会、专家组、技术保障组、竞赛监督组等完整的竞赛组织系统,迄今已成功举办15届。

    2025年10期 No.37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专家寄语

    <正>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心渊15年光阴流转,我们始终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初心,见证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从单一的技能比拼,发展为覆盖多维领域、深度融合前沿技术的综合性育人平台。大赛的发展紧扣国家信息化脉搏。我们不仅将赛项从基础的办公应用,拓展至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前沿领域,更创设了“数字+农林”“数字+非遗”等特色赛道,深刻彰显了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巨大价值。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生动写照,更为大学生铺设了一条从校园到职场的“高速路”。

    2025年10期 No.370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师感悟

    杨海峰;秦爱梅;张仙妮;肖彬;刘丹;赵佳;田秀梅;叶军;王芸;陈素芬;王员云;陈群;苏彬;蔡虹;石晶;荣长军;胡英佳;王倩;

    <正>我校通过参赛引入赛题进课堂、标准融教学,实现教学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既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与竞赛成绩,又倒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革新,为数字素养人才培养提供以赛促教、以赛提质的实践路径。1对计算机大赛赛题的分析大赛赛题蕴含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为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方向。第15届大赛赛题以综合性较强的整合形式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打破传统的独立性考核方式,要求学生调用储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综合性较强的赛题,考查更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和应用性。

    2025年10期 No.370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学生感言

    <正>中央民族大学秦倩能荣获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数字艺术赛道一等奖,我内心满是感恩。首先,由衷感谢大赛组委会搭建起这个汇聚创意、联通思想的交流平台,让我们得以在数字艺术的赛道上展现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更要感谢指导老师始终如一的悉心指导与鼎力支持,从项目构思到落地呈现,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专业点拨与温暖鼓励。我的参赛项目“鸢剪新韵”,以山东非遗文化为核心创作源泉,将目光聚焦于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两项承载着千年民俗记忆的传统艺术。为了让作品真正扎根文化土壤,我先后多次前往山东实地调研,走访非遗传承人、翻阅地方史料,在指尖触摸风筝竹骨的纹理、在色彩中感知年画的民俗寓意,一点点梳理出这些传统技艺的历史脉络与独特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用数字设计工具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将潍坊风筝上寓意吉祥的云纹、花鸟纹解构重组,以现代平面设计的对称美学与极简线条重新诠释;把杨家埠木版年画中饱满浓郁的“红绿黄”色彩体系数字化,建立专属色库,探索其在笔记本、帆布袋等文创产品上的适配应用,让传统色彩在现代生活场景中焕发新光彩。创作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技艺的本真性与数字技术的创新性,曾是我反复琢磨的难题,但每当看到传统纹样在数字画布上“重生”,便深切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2025年10期 No.37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专题策划

  • 创新与整合: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的多维探索与实践

    郑莉;宋文婷;

    <正>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技术深度融合,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正在经历从学习工具技能向培养核心素养的转变。本专题的4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贯通式培养、跨学科融合、大单元教学及三维素养框架的创新路径,推动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的改革。这些研究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10期 No.370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一体两翼”架构的中小学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探索

    李成博;伍正翔;彭喜治;杨春志;赵立岩;

    为加强小学、初中与高中3个学段在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衔接与协同,提出基于“一体两翼”架构的中小学信息学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从体系设计与实施两大维度详细介绍培养体系的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最后通过两年实践说明其有效性。

    2025年10期 No.37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融合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探索

    刘国伟;任美睿;杨洁;郭龙江;

    针对STEAM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提出融合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型,以“基于OPENVINO的人脸识别体验”为例,从设定学习目标、搭建支撑环境、创设项目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多元评价方面介绍具体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37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锦良;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出大单元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Python处理体能测试表格和“算法与问题解决”单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重构“问题链+任务群”框架与“五环教学模式”,破解传统教学碎片化难题,最后说明教学效果并给出教学启示。

    2025年10期 No.37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三维视域下高中人工智能“三段九步”大单元实施

    钟嘉宝;黎清万;

    针对当前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因教学资源整合性不足、缺乏实践融合等原因导致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提出借助“观念、能力、品格”新三维视域下的“三段九步”大单元设计策略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视觉识别技术原理为例介绍项目式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智能基座专栏

  • “智能基座”专栏寄语

    杜小勇;宋文婷;王晶;

    <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智能基座”专栏得以继续在《计算机教育》开设。本专栏由“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组主办,编委会成员主要由“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专栏的征稿组织、学术评审等工作。借此契机,笔者谨就“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的核心使命与专栏的建设目标略陈管见,以期为专栏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作为教育部与华为公司于2020年联合发起的重要工程,首批已吸纳72所高校参与建设,其核心目标在于深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协同创新,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尤其依托华为鲲鹏、昇腾芯片、华为云平台等自主技术底座,建立高校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国产信息技术产业链持续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2025年10期 No.370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场景化综合实验设计法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

    戴志涛;陈宇;杨楠;

    针对传统计算机专业“理论—实践两张皮、跨学科拼贴、产教脱节、创新动力不足”的痛点,提出场景化综合实验设计法(SC-Lab),依托“北邮人工智能驾校(BUPT-AI驾校)”实训平台,阐述如何构建“真实场景—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闭环,介绍教学实施过程,最后通过两轮教学实践说明场景化综合实验设计法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No.37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分层次多阶段的产教融合数据库课程体系建设

    孙明;夏宇昂;周毅;

    针对国内高校数据库课程侧重应用和开发,忽略数据库系统实现能力培养的问题,依托“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提出深度融入华为openGauss数据库的分层次、多阶段、逐级挑战的产教融合数据库课程体系,介绍相应的进阶式六阶段混合教学方法和逐级挑战的实验体系,最后说明教学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大模型赋能的数据库实验课程“三阶四真六维”思政教学探索

    胡莎;刘棋毓;彭喜化;邹佺;李娅;

    针对数据库实验课程思政内容融合不深入、资源呈现不足、能力关联不紧密问题,提出大模型赋能的数据库实验课程“三阶四真六维”的思政教学思路,阐述如何通过“三阶”递进式培养学生“综合基础力、专业支撑力、可持续发展力”,通过“真问题—真平台—真思考—真创新”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六维价值观“爱国情怀深、国际视野阔、人文审美好、身心素质高、团队意识强、创新实践优”,介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IGC技术引领“人机共创”新模式——以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案设计的创新实践为例

    瞿英;李晨旭;樊金豹;王玉恒;

    针对AIGC在教案设计中参与度高但仅局限于辅助应用、缺乏自主规划与人机协作能力的问题,提出“人机共创”新模式下的“智审—智造—共智”三重协作模式,以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中的“函数依赖”知识点为例,介绍AIGC赋能教案设计新路径,最后通过实验对比说明该模式的有效性。

    2025年10期 No.370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AI赋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黄河燕;高扬;毛先领;孟佳娜;鉴萍;袁长森;史树敏;袁燕;

    分析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AI赋能个性化教育思路,通过AI学伴、代码助理、在线课堂和虚拟教研室4个典型案例介绍课程教学实践,旨在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年10期 No.37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五维融合的数据库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车蕾;王晓波;杜方;卢益清;类骁;

    针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数据库系统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出“思、课、教、创、评”五维融合的教学创新设计框架,介绍具体教学举措,最后说明创新及推广应用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培养

  • 本硕贯通培养机制下专业课程群建设及创新能力培养

    丁男;葛宏伟;董校;展金;

    结合拔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本硕贯通培养机制建设需求,提出“一牵引两驱动三梯度”的面向本硕贯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新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智能系统课程群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政教学等方面介绍课程群建设,最后说明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GRIPBS:面向软件工程研究生的六阶段能力递进培养模型及实践

    赵利辉;强彦;杨秋翔;

    针对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能力差异大、能力培养推进难等问题,提出GRIPBS六阶递进式能力培养模型,阐述如何依次经过启程、筑基、强基、跃升、拓展、成型6个阶段的逐步推进,由学情评估逐步引导至能力养成,形成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渐进式培养路径,最后通过多届研究生的培养实践说明该模型的培养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数智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柴艳峰;张蔷;严嘉琪;张睿;

    针对现有数智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与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及企业自身三方之间存在需求匹配程度较低、缺乏有效交流和支持机制,造成结构性人才缺口现象的问题,提出“交叉—嵌入式”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阐述如何建设面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计算机教学基建平台,如何根据应用需求提供多层次融合培养方案,如何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实践培养体系,为企业和高校高质量数智化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引导。

    2025年10期 No.37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改纵横

  • 面向“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改革

    徐天一;于瑞国;刘志强;赵满坤;高洁;喻梅;

    针对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数据挖掘教学实践面临理论知识掌握难及进行高效学科交叉实践难的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数据挖掘课程学科交叉教学改革思路,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建设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3方面介绍教学改革,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汇编语言课程“多维一体”教学改革

    张云峰;黄郡;张敬业;卢灿举;牛钊;

    为了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汇编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应用逆向分析、网络安全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实验教学覆盖全程、发挥教学平台优势等方法,经过实践说明该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025年10期 No.370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国产数据库实践教改

    张国富;苏兆品;

    针对国产数据库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和推广的困境,分析国产数据库的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阐述国产数据库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实践教改思路,以华为openGauss为例,从实践教学目标制订、实践内容优化、过程化评价方式设计及实践教学强化几方面,介绍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国产数据库教改实践,最后说明教改成效,并从产教融合和工程教育认证视角给出国产数据库实践教学持续改进建议。

    2025年10期 No.370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锤炼良匠”的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改革

    刘小飞;崔海燕;李美满;

    针对软件测试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项目实践过程与企业要求存在差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提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锤炼良匠”的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改革方案,从实践教学内容、三级竞赛体系、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实践评价等方面介绍教学改革过程,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改革

    施炯;李君;胡江;

    针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OBE理念出发,提出四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设计、理实相容的教学内容构建、产业协同的课程资源建设、项目驱动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方法、多维度的考核评价等教改措施,介绍教学改革过程,最后说明教改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AI+”背景下计算机类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

    唐满;郭东恩;詹英;

    针对高校计算机类课程传统评价方法存在耗时、主观性强、反馈延迟、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潜力和途径,提出一种基于AI技术的过程性评价模型。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运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分析学生的在线活动、作业质量及互动数据,为每位学生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学习建议。实践表明,该评价模型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理解,显著提升了图像处理技能的掌握水平。

    2025年10期 No.370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王锦凯;李晗;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分析嵌入式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双融合、链条式、模块化”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方案,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等方面具体阐述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最后说明教改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 人工智能赋能软件工程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王晓川;孔建磊;滕晓强;李海生;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未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积累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这一教学现状,提出人工智能赋能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从基于知识图谱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基于生成式模型的课程思政学习场景构建以及基于CDIO与智慧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组织3方面,介绍人工智能赋能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蒋佳龙;阳亚平;张杰;杨艳艳;林铭炜;

    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的演进过程,探讨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在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提出通过构建基于大模型的课堂分析智能体框架,阐述决策与规划模块、工具与接口模块、工作流与知识库模块的设计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智能体在课堂对话、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说明基于大模型的课堂分析智能体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精准教学提供应用支撑。

    2025年10期 No.370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AIGC的民办高校Python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证研究

    黄秋勇;王一波;韦灵;唐爱龙;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在编程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和游戏化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具体阐述教师如何通过AIGC辅助备课、生成游戏化任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如何利用AI助手获得实时反馈并通过动态难度调整机制进行个性化学习,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并分析总结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课程思政

  • 计算机网络思政教学探索

    王景璟;杜皓华;崔小彪;王家兴;

    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思政内容融合生硬、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提出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特色,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敏感点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阐述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和思政元素设计,最后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杨奎武;赵俭;马海华;

    分析当前国内高校课程思政考核评价现状,阐述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应坚持的原则,提出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设计思路,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介绍评价体系构建以及实践应用,最后通过综合考核评价成绩和调查问卷数据说明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实施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I赋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

    卜文娟;赵耘田;舒辉;杨巨;

    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足、思政案例匮乏且与教学内容融合未能浑然一体等问题,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趋向,提出AI赋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思路,阐述思政元素挖掘、案例生成、教学方法应用等课堂实践环节,最后说明思政建设效果并给出优化路径,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开拓新途径,增强思政育人效能。

    2025年10期 No.370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三个维度讲好计算机人才自主培养的“大思政课”

    卢玲;柳治谱;郑李逢;何贞苇;

    针对“大思政课”的育人主体、育人环节及实践方法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建设“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及实践举措,探讨如何依托虚拟教研室构建“虚拟教研+”育人网络,全员育人;构建教学、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四大课堂,全方位育人;构筑院、系、课程组三级闭环,全过程育人,最后指出“大思政课”实践的关键问题并说明建设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软件开发类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孟洁;

    针对如何将思政融入专业培养各个环节,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问题,提出软件开发类课程思政教学总体思路,从思政目标设计、思政内容挖掘、思政实施方法、思政效果评价方面,介绍软件开发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

    2025年10期 No.370 18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背景下基于知识图谱和多专家智能体的离散数学教学探索

    谢鑫;赵正;

    针对离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以及思政教育融合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与多专家智能体的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介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最后总结教学挑战并提出思考。

    2025年10期 No.370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践论坛

  • 企业项目综合实战课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与实践

    曹羽中;熊馨;王辉;李丹丹;邵秀凤;康瑶;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项目资源、团队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痛点,基于OBE理念,提出“三段六步”教学法,构建由项目组长、指导教师及行业专家联合评审的多主体评价模式,阐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的过程,最后说明产教合作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1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计算机实践教学创新

    刘莞玲;王一蕾;赖沛超;陈飞;叶福玲;

    针对传统计算机实践教学存在个性化教学缺失、教学资源更新慢、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单一等问题,提出AI赋能数智育人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从创新教学模式、研发智能教学平台和拓展智能评价体系这3个维度出发,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展开深入阐述,最后介绍基于大模型的AI助教系统开发及其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以问题为导向的拼图式课程框架设计

    高裴裴;路明晓;刘峰;

    针对数据科学类课程学生难以实现从“知识输入”向“问题求解能力输出”的有效迁移问题,提出在课程中引入软件工程中的纵向层次化设计理论,并说明基于问题逻辑的“二维化拼图式”课程框架设计方法,阐述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并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210-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业背景下融合TRIZ方法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王治强;鞠尔男;韩双双;

    针对创新创业课与专业课相隔离、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隔离、专业内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问题,分析创新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体系现状,围绕专业创新中需求来源以及如何创新两个关键环节,提出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制订实践项目目标,并将TRIZ等创新方法与专业实践设计环节相融合,同时施行多导师制,形成完整的“需、创、导、产”的闭环培养体系。

    2025年10期 No.370 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王盛邦;林倞;

    针对网络安全专业实践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老旧、攻防实验难以开展、考评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围绕“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教学理念的网络空间安全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介绍综合案例、课程思政、在线实验平台和信息技术在内的多元教学方法,阐述如何构建课程体系,实现递进分层的综合能力培养,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开展自主可控的攻防实验以及分级累加的考核机制,通过实践说明这些改革措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能力。

    2025年10期 No.370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

    李薇;黑新宏;杨媛;王磊;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实验考核片面等问题,提出以学习成果增负、过程考核增负为导向的“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5E双语教学新模式,介绍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实践

    徐海锋;庞崇高;

    针对高校如何有效培养符合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人才的问题,提出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结合当前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的核心能力要求,以需求分析环节为例,介绍测试任务的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最后说明教学实践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平台融合持续性学习引导的计算机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周斌彬;蔡建平;林锴杰;颜晖;霍梅梅;吴剑钟;

    针对计算机系统原理课程内容复杂、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线下课堂+雨课堂+学在城院”的多平台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深入分析三者的独特优势以及互补性,阐述了如何开展持续性的学习引导、多平台分类资源的建设和多维度考核评价。最后介绍教学实践过程及教学效果,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2025年10期 No.370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智慧教学的高校专业课“2+3+N”教学模式探索

    黎秀;谭俊锋;段华琼;

    针对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的机遇与挑战,提出“2+3+N”教学模式并阐述其优势,以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为例,从多平台协同、多元教学方法融合及多维度评价体系方面介绍该模式的教学应用,最后说明应用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245-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陈昌奉;周恺卿;欧云;陈雪琳;

    针对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地方本科院校,分析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提出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策略,以帮助地方本科院校大数据专业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并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为地方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10期 No.370 25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科院校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教学思考

    高园园;傅蓉;王丹丹;阳维;

    针对医科院校开设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课程在医科院校所具有的跨学科特性、医学数据特殊性、与医学实践衔接等教学难点,提出涵盖基础知识、医学应用、医学伦理与数据安全的教学内容设计,介绍案例驱动、项目导向、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实践过程分析,说明相关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2025年10期 No.370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核心素养导向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

    黄璐;于红;李然;崔春雷;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内涵发展新阶段,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具体阐述如何制订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内容和面向学习成果的实验教学评价,介绍改革的实施,通过实践结果说明改革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知识能力。

    2025年10期 No.370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探索

    刘婉妮;刘佩;

    立足于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双线混融”教学适应性弱、改革缺乏系统性等形式上混合的问题,分析“双线混融”模式的内涵,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优化、考核评价改革方面介绍基于“双线混融”的“一中心三阶段四融合”教学实践,最后说明教学实践效果。

    2025年10期 No.370 269-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一题多解”培养算法思维的教学探索

    肖泽青;

    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算法思维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以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一题多解”在经典实例“寻找水仙花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及推广到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中的教学实践,为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370 27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材建设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课程体系的精品教材建设

    白立军;

    结合新工科的内涵和要求,分析传统教材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梳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提出新工科教材需要具备的创新特色及基于课程体系建设精品教材的思路,并以“面向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为例,介绍教材建设的实践方法,为精品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370 28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