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101计划”实践平台建设(二)

  • 编译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王挺;许畅;杨海燕;陈振邦;冯洋;蒋竞;张莉;

    针对编译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既要适应多样性的教学目标,也需要系统的实验项目和平台支持的问题,梳理分析国内高校在编译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教学资源,提出构建完整编译系统、探索关键技术、拓展课程交叉应用3条开展编译实验设计的思路,并分别介绍3个编译实验典型案例,为开展编译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37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商业级操作系统技术融入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王雷;陈伟豪;

    针对操作系统课程面临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严峻挑战,提出设计一个完整小型教学操作系统,以页表自映射机制为例,抽象商业级操作系统中的技术原理,在教学操作系统上进行实验设计,最后通过精简的代码实现,完成该技术的教学实验,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原理抽象—实验设计—精简实现”的教学模式,将商业级操作系统的技术自然地融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使学生既可以对操作系统有整体认识,又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实践。

    2025年11期 No.371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新路径探索——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操作系统设计赛“区域赛”

    张羽;周庆国;石亮;刘国军;陈鹏飞;刘刚;宫晓利;陈咸彰;

    针对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借助“101计划”操作系统课程虚拟教研室平台,提出一条基于“区域赛”模式的操作系统课程“做中学”实践教学新路径,具体介绍2024年操作系统设计赛“区域赛”的实施情况,为全国高校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系统能力评价提供参考与启示。

    2025年11期 No.371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而全理念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案例构建

    杨科华;赵欢;凌纯清;

    为突破传统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存在知识前置与教学时序的结构性矛盾问题,提出“极小化实现”教学范式,具体阐述如何设计图灵完备的12指令原型机VSPM,通过硬件实现与软件模拟双路径,构建冯·诺依曼体系的可视化载体;开发轻量化编译工具链miniCC,支持包括整型变量与控制结构及简单I/O操作的C语言子集编译,以28个渐进式实验关卡实现从“源码→四元式→汇编指令”的透明化转换,通过教学实践说明该方案在教育部“101计划”平台及头歌实训环境中成功建立跨抽象层级的可观测链路,使低年级学生在无先修知识条件下贯通理解指令集、体系结构、内存寻址等核心机制,能够有效弥合基础认知与专业深化间的断层。

    2025年11期 No.37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才培养

  • 基于国产基础中间件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陈刚;熊翘楚;陈治宏;陈波;杜秋平;张典;

    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实践平台老旧、知识点分散、实验深度及广度不够的普遍性问题,以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中间件Zoolina为例,分析该基础软件的技术特点,介绍国产基础中间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和路径,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说明教学实践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贯通式培养

    李承浩;李圣涛;张乾;黄珂;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贯通式培养模式,介绍课程建设方案,具体阐述如何结合学科竞赛及产业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打造从入学到学习实践、就业创业升学的贯通式培养模式,并说明该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驱动、评价赋能”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索

    倪健;薛红梅;孙胜娟;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计算机人才实践创新能力需求,提出“创新驱动、评价赋能”实践育人新模式,具体阐述如何构建“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创新“一心四化”教学模式,实施“两融一贯穿”教学,建立基于CIPP理论的“四维融通”评价体系,通过实践说明改革成效显著,为计算机类专业实践育人提供可推广的范式。

    2025年11期 No.37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教导学、以研促教、以产助学”的地方院校IT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王瑞琴;张永;

    分析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教导学、以研促教、以产助学”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何“以教导学”夯实理论基础,“以研促教”实现科教融合,“以产助学”推动产学融通,最后说明人才培养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 AIGC赋能的计算机系统类课程教学探索

    张凯龙;郑江滨;马春燕;蔡康英;

    分析计算机系统类课程特点,针对课程教学难度大、质量提升慢的问题,提出融合AIGC类工具的计算机系统类课程教学模式,结合实例设计和实践,探讨如何融合新型AIGC技术和工具进行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设计、课外学习指导,旨在为智能时代的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2025年11期 No.371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指导下的“人工智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李培;刘擎;白琳;

    面对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教育热潮,针对现在“人工智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的《面向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为改革指导思想,提出贯彻5个关键原则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及针对4项核心能力的评估方案,通过课程改革实践说明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数字韧性的多智能体辅助C语言课程改革探索

    刘丹;李鑫;

    针对数字化学习生态中存在的信息过载、技术依赖等削弱学生自主应对数字化变革能力的风险隐患,分析当下C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数字韧性的多智能体辅助的C语言课程教学框架,介绍课程教学实践过程,具体阐述如何设计教学流程,最后说明教育智能体对数字韧性方面教学效能的提升。

    2025年11期 No.371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语言模型辅助下数据挖掘类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研究

    王兆静;胡新荣;李丽;梁金星;颜小运;欧阳君;

    针对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实验项目过时及评估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基于大模型辅助的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如何利用商用大模型,以及通过构建课程知识库与问答系统,创新教学方法,融入竞赛与企业项目内容,并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优化,将大语言模型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实践成效说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课程成绩、实践能力和竞赛表现,为数据科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及实践路径。

    2025年11期 No.371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核心课程建设

  • 基于融通赋能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建设研究

    蒋瑜;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一些知识相互关联、存在先修和后续课程关系的课程,不能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有效衔接与过渡的问题,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群建设方法,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跨课程案例设计实现群内跨课程的一体化实例教学方案,构建课程群内的需求和反馈机制,构建基于异构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评价模型,针对课程群内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考评机制中,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025年11期 No.371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一本二基四梁八柱”的数据结构混合式教学模式

    李赛红;彭芳芳;梁卫芳;阮雯倩;宋颖;

    针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一本二基四梁八柱”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如何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一本),依托超星学习通和头歌实践教学平台(二基),通过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以赛促教及多元评价四大策略(四梁),以8个实践项目(八柱)为载体,进行“学做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最后通过3轮教学实践与对比实验,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案例

  •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陈强;徐晓红;刘斌;代维;周丹峰;

    提出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案例教学与CDIO项目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具体阐述如何围绕“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贯通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强化课程知识贯通理解与创新应用,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AI赋能的3Why教学法——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袁丹丹;刘海桥;

    针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学习成效受限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问与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一种创新的AI赋能的3Why教学法,以Python中的列表切片操作为例介绍3Why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最后说明教学实施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思政

  • 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思政与教学有机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艾明晶;

    以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与教学有机融合的具体过程进行初步探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并介绍在教学中的实践。

    2025年11期 No.371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大语言模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

    许岩;南煜;徐金铭;尤惠彬;曹斌;

    分析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使用LLM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面向大语言模型的“课前重辨别,课中重引导,课后重创新,考核多维度”的贯穿课程始终、课程内外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具体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参与度、持续性、实效性方面介绍教学实践,为其他课程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2025年11期 No.37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入AI的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思政建设

    刘莉;张小峰;刘慧;李阿丽;张玉玲;

    针对智能技术操作生疏、融入思政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提出融入AI的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探讨有效达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途径,介绍课程思政建设案例,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效果和学科竞赛成果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软件开发项目化课程建设

    陶南;姜建华;曾珍珍;曾文权;

    阐述项目化课程的思政设计原则,基于项目化课程的各个实施环节,提出“框架—内容—方法”三位一体的思政融入策略。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四化融合”重构课程内容和资源,通过案例介绍实施流程并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改纵横

  • 产教深度融合新形势下面向图计算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张宇;赵苑君;

    针对当前图计算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在产教深度融合新形势情况下面临的问题,提出图计算技术综合教学改革新思路,介绍教学改革实践过程,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效果,旨在为同类高等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2025年11期 No.371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模型背景下的机器学习教学改革

    王悦阳;熊庆宇;高旻;范琪琳;易华玲;

    针对目前机器学习课程存在的知识理论抽象、案例设计局限、实践培养单一、思政教育匮乏的教学困惑,提出“启智四维:媒介创新、技术赋能、实践驱动、思政向导”教学模式,介绍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中进行改革与创新,最后说明课程改革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雨课堂的机器学习“讲练对分”教学改革

    杜文亮;祝汉城;赵佳琦;许新征;

    针对机器学习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外学习时间不足及传统教学反馈滞后问题,提出基于雨课堂的“讲练对分”教学改革思路,探讨如何通过设计“精讲—练习—反馈—示范”的讲练教学范式,结合智能手机的功能化应用及数字化教学反馈,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崔海燕;刘小飞;

    针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思证赛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从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实践、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以及助力学生和教师发展4方面介绍具体教改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改革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认证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俞文昌;马小琴;赵盼;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具体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形式和达成分析4个维度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改革目标,提出4项具体改革措施,介绍具体课改实践,最后说明课改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计算机和软件工程本科生科研课堂建设探索

    张晶;于茜;

    结合国家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从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课堂建设的现状和意义入手,分析科研课堂建设存在的挑战性问题,提出科研课堂建设教学实践方案,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实践过程,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讨论。

    2025年11期 No.371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元素在线性系统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王鼎;

    分析线性系统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突出课程的承接性、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为主要导向,开展线性系统理论教学中的人工智能元素应用探索。从教学准备、内容与方法层面详细介绍教学实践过程,并以最优反馈控制及智能化实现为主要案例阐述教学实践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向AI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培养体系构建

    边小勇;盛玉霞;林晓丽;朱子奇;张凯;

    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的痛点问题,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的适应性转变需求,提出面向产出应用的反向设计方法重构课程培养体系,从产出应用导向、知识设计、知识分解与应用等方面阐述“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设计的新途径,最后说明教学实践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践案例驱动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探索

    吴志敏;代玲莉;宋永坤;

    为提高信息类专业学生应用信号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实践案例驱动的课程教学思路,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FIR滤波器的工程实现”案例为例,介绍案例的设计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最后通过考核结果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合UBD理论的C语言课程探究式单元教学设计

    张君茹;周伟;谭振江;

    为提升高校C语言课程教学质量,解决传统教学中重记忆轻思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融合UBD理论的探究式教学框架,以C语言循环单元为例,逆向设计教学过程,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3方面介绍教学设计,最后说明教学成效。该教学框架旨在助力高校一线教师精准锚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为完善高等教育跨学科教学设计提供全新思路。

    2025年11期 No.371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探索

    曾珞亚;林丽纯;蔡述庭;

    针对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课程理论教学课时紧张、内容多、难度高以及实践教学方式僵化的问题,提出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贯通为一个整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理念,阐述如何应用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作为不同难度教学目标的实现手段,构建基于工程素养和能力培养的渐进式教学模式,介绍师生共评的教学评价改革措施,说明教学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双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研究

    乔少杰;张均瑞;韩楠;李春花;唐婷婷;

    结合研究生双导师制在当前高校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校内外导师协作沟通不畅、师生精确匹配困难、导师激励机制不足、评价指标构建不合理等问题,借助智能基座与虚拟教研室的教学资源,提出针对性的双导师制下的师生匹配优化方案以及可量化的导师评价指标构建方案,具体阐述如何构建物质、学术、职业发展支持相结合的多维激励体系,强化校内外导师协同培养,助力专业硕士综合能力的系统化提升。以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前沿热点课程为例,验证所提优化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师生匹配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PCA方法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方法研究

    郑洋;徐国保;郑中杰;王亚楠;郑赞红;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为了获取更深层次的达成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PCA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方法,阐述基于PCA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方法的步骤,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介绍具体教学应用,最后通过146名学生的成绩数据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11期 No.371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产教融合的构建与探索

    姚川;汪晓丁;张艳梅;许力;

    分析产教融合建设现状,探讨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从新质生产力角度阐述产教融合稳定长久实施的内在逻辑,以福建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网安现代产业学院”)为例,提出新质生产力通过“利益重构—三链协同—平台生态”三位一体机制赋能产教融合的框架,从现代产业学院架构、校企利益耦合、课程体系、双师型队伍建设和产业平台构建5方面介绍现代产业学院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最后说明产教融合建设的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数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刘雪艳;罗田田;曹素珍;刘倩茹;

    分析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数学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和课程建设需求,提出数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总体设计思路,从优化和重组课程目标、设计多样化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多维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方面,介绍计算机专业数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实践,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13-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ython编程作业自动评分系统设计与教学实践

    迪力夏提·多力昆;孟小艳;赵新苗;徐金;努尔艾力·艾则孜;

    针对编程课程的规模化教学面临作业批改效率低、评分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构建慕课平台编程作业自动评分系统的思路,以Python程序设计导论课程为例,从评分规则设置、自动批改、反馈收集和成绩评定4个方面介绍该自动化评分系统的教学实践应用,最后说明该系统的教学实践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视觉课程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探索

    雷芳;张磊;

    针对计算机视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复杂抽象难以直观理解的问题,提出目标问题导向式课程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围绕课程目标核心,依据课前、课中、课后3个教学环节设计知识点问题,利用启发式、层次递进式以及融合思考式目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沉浸”学、“互动”学、“深思”学,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谢绒娜;秦晓宏;张艳硕;刁嘉文;

    针对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国家、社会和密码行业对人才需求,基于OBE理念分别从能力体系、知识与能力框架、课程体系等角度,提出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的密码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赋能实践教学改革,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2025年11期 No.371 229-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IPACE的网络互联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唐灯平;张文哲;张宏斌;

    分析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互联技术实验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IPACE的教学模式,以“搭建IPv4大型校园网”为例,介绍IPACE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探讨如何将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融入实验教学中,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速提升编程能力的教学实践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李尤丰;

    围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目标,以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流程为导向,提出将人类思维转化为计算机思维,进而学习编写程序,并通过累积、分析、总结程序调试技能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快速提升编程能力的效果,同时强调教学环节的合理留白,旨在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探索与创新。

    2025年11期 No.371 240-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企业教学环节“5-1-2”监控机制研究

    李伟光;肖萍萍;颜萌;

    针对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普遍缺乏对企业教学环节监控的问题,基于“2.5+0.5+1”的校企合作方式,提出“5-1-2”企业教学环节监控机制,探讨如何对前5个学期在校内的企业教学环节、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学习专业方向课程、第7-8学期学生到实习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进行具体监控,阐述企业教学环节监控重点和难点,旨在使企业教学环节与校内教学实质等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25年11期 No.371 245-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维融合,团队赋能”的算法课程群教学探索

    柳欣;胡晓鹏;李保田;薛玉利;

    针对算法课程教学存在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虚化、实验内容缺乏应用场景、评价体系抑制创新动力等问题,提出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融合,团队赋能”的算法课程群教学模式,从创新引领、方法融合和多元评价3个层面介绍具体教学实践过程,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机智能协同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马卓;夏玲玲;朱涛;郭向民;诸葛程晨;王群;

    针对当前Python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而逐渐丧失自主思考,难以应对复杂工程问题这一痛点,分析学生编程认知的发展过程,提出基于人机智能协同的分阶段教学方案,通过介绍贯穿不同认知阶段的教学案例,说明人机智能协同的实施可行性,最后总结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57-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程序设计课程FBIEE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赖锦辉;

    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依据两性一度标准,提出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程序设计课程FBIEE智慧教学模式,介绍具体实践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学生成绩和课程建设的成果,说明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2025年11期 No.371 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与实训

  • 虚拟仿真环境下机器人“从0到1”实验教学探索

    段文斌;肖聚亮;刘健;赵地;淮旭国;

    针对目前机器人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脱节、多学科交叉融合不强等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从0到1”的任务式实验教学方案,基于自主开发的机器人虚拟教学实验平台,以开发虚拟机器人原型机为实验任务,阐述如何将理论内容根据工程实践整合为不同的配套实验模块,通过实验应用实例介绍实验课程详细过程,最后通过教学成效说明该方案的有效性。

    2025年11期 No.371 268-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开源技术的应用型大数据课程实验建设

    蔡培茂;张申勇;

    针对应用型大数据课程实验面临的课程间实验环境脱节、软硬件成本高、技术底层细节隐蔽、软件环境重复配置等问题,提出基于开源技术的应用型大数据课程实验建设思路,从构建贯穿大数据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开源技术的大数据课程实验建设目标,开发基于开源技术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几方面,介绍课程实验建设过程,最后说明实验教学效果。

    2025年11期 No.371 27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会论文征稿通知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行动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等国家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共同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计算机技术与教育学报》《计算机应用文摘》编辑部协办。

    2025年11期 No.37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EC2025会议在西安隆重召开

    <正>2025全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大会(AIEC2025)于2025年10月17日—1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和《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承办,《实验技术与管理》编辑部协办。此次大会,41位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教育、科研、产业的发展动态、成果与经验,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更有效地赋能教育、学科转型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6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025年11期 No.371 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